
书记内页预览
书籍作为整个项目的重心,主要由实地采访、相关学术论文、影像与图形设计等内容组成

展览现场01
该展览空间由多屏幕播放影像、多尺寸海报以及与乡村家庭妇女相关的视觉元素组成,旨在呈现家务劳动的社会分工及其对女性群体的影响

展览现场02
展陈设计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和视觉符号,增强展览的叙事性和现实感,使观众更易共鸣

书籍实拍页面
展览书籍的内页实拍,内容涵盖作者的调研记录、乡镇女性的采访内容及视觉实验
本作品基于作者对中国东南部乡镇中家务劳动性别化分工的调研,记录了六位生活于福建与江西的不同年龄女性对家务、家庭与个人生活的思考与感受。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作者围绕家务劳动与性别平等议题展开视觉探索,并以书籍、海报、印刷品及动态影像的形式呈现。作品旨在引发公众对乡镇女性劳动福利的关注,增强劳动妇女的自我意识,进而推动女性福祉的建设与发展。
家务劳动是维系家庭运作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活动,然而,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家务劳动长期由女性承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女性逐步获得外出就业的机会,但在中国东南部部分处于转型期的乡镇,受传统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影响,家务劳动的分配依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本项目立足于这一现实,通过书籍装帧、平面设计与动态影像等多元媒介展开视觉实践,探讨家务劳动性别化分工对乡镇女性乃至更广泛社会群体的影响。作品希望促进公众对乡镇女性劳动福利的关注,并在视觉传播的作用下,激发劳动妇女的主体意识,推动乡镇女性福祉的建设和社会性别平等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不仅植根于中国乡镇的社会现实,也希望通过设计语言介入社会议题,探索设计在推动文化与社会变革中的可能性。
我的设计实践主要围绕中国社会公平、权力结构与文化变迁等议题展开,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的动态关系。我目前活跃于上海和伦敦,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探索设计在社会研究、视觉表达与公共议题中的作用。我的作品涵盖印刷出版、3D艺术、多媒体影像等多种形式,希望借助多维度的媒介手法,构建视觉叙事,回应社会现象,并推动更广泛的对话与思考。 在创作过程中,我尝试运用设计的语言介入社会议题,以视觉化手段呈现社会公平、性别议题、劳动权益等方面的讨论。我的项目不仅关注社会结构对个体生活的影响,也试图在设计实践中寻找新的可能性,使设计成为推动认知与变革的媒介。我相信,设计不仅是美学的构建,更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映射,它能够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引导观者重新审视身处的环境,并激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