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口社区无车日
蛇口社区无车日
蛇口社区无车日
蛇口社区无车日是由资深城市规划师吴文媛等人发起,蛇口社区基金会捐赠人共同支持,于2016年9月22日,在深圳蛇口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首个无车日,获得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蛇口社区无车日是:
社区居民自主发明、居民主导、多方参与的社区节日
社区居民对可持续发展议题及公共空间品质的意见表达 与改良实践平台
以真实社区为样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
蛇口社区无车日的使命:
建设可信赖的邻里社区
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迄今,蛇口社区无车日已连续举办九届,成为南山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名片”和“公益名片”,是
中国首个实现封路长达一公里以上的无车日
以蛇口社区为基础,倡导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社区嘉年华
融入出行安全、可持续发展、社区营造、企业ESG与社区联动等多元议题的社区公益活动。
蛇口社区无车日活动旨在倡导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及营造睦邻友好的社区环境。
“蛇口社区无车日”以“蛇口社区”为示范、以社区公益为实践,致力于实现蛇口工业区创办人袁庚先生关于将蛇口打造成“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的美好愿景,以此努力打造新的深圳乃至湾区“文化名片”和“公益名片”。
当今科技的发展方向是由系统性向分布式转变,带动了城市空间治理也由单一中心的系统治理向区域性、参与性治理转变。适应未来的公共空间,其未来性不仅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更应是空间中人与人 、人与空间的共同行动。
蛇口社区无车日的实践为中国未来公共空间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微观样本,其以“共同体-持续性-韧性”为核心逻辑,回应了分布式技术浪潮下城市治理转型的需求。
共同体——从“物理空间”到“关系网络”的分布式重构,未来公共空间的本质是“人本化关系场所”,蛇口社区无车日通过文化认同驱动的方式重塑空间的社会属性:
1. 稳定的,对蛇口精神、蛇口在地文化有认同的共同体,共同构成、营造着的可信赖的社区。
2. 切实的实践与行动不断吸引着新成员加入。
持续性——未来公共空间需构建“自生长生态系统”,蛇口社区无车日的实践路径:
1. 关注与投入的持续:持续9年的社区、居民、企业等关注与参与关注
2. 探索的持续:从单一交通探讨转变到更综合、可持续的议题
3. 参与方的持续增加:更加多元的人群、组织的参与(学校、企业、环保组 织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加入,实现正向持续。
韧性——未来公共空间需具备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弹性能力,蛇口社区无车日模式的关键韧性策略:
1. 适应性:活动与社区能够应对内外部包括气候、环境、社区、政策、人群等变化
2. 传承与教育性:共同成长,社区小居民从小参与无车日并成立专门基金会,从小关注环境、社区问题,引起孩子们对未来的生活方式的思考。
3. 可调整性:灵活应对,据社区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确保活动的长期可持续
蛇口社区无车日从理念到实践,系统性解析其与未来公共空间的关联性。
吴文媛现任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资深规划师,低冲击发展在中国研究与行动小组召集人,“蛇口社区无车日”的发起人之一。 设计理念:要从或纷乱繁复或漫无头绪的一个场所展开设计,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研究模型,从而使每一个成果都有系统的逻辑,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数据和方法的把握,构建了方案基本的骨架。坚持对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综合研究之后的空间策略,提出以存在优先为首要原则的规划理论---消极规划,并运用于大量实践,多年来,因为她的空间策略改良,十几万人保住了家园不被拆迁。 2009年主持项目《乐从镇北围片区空间概念规划设计》,于2014年10月获第六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会议DWA(Design for well-beingaward)空间设计优异奖,获得2015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奖,2017年获美国国务院邀请,作为IVLP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