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estrest10

forestrest2

forestrest4

forestrest8

forestrest6
本系列作品由小型坐凳和边几组成,适用于居室或公共空间的装饰与使用。外部采用白桦树皮拼接而成,内部以木框架提供结构支撑。白桦树皮作为主要材料,采自寒冷地区(如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及俄罗斯森林),是一种可再生且环保的资源。它以其天然的防水性、韧性和独特的纹理美感,长期以来被北方游猎少数民族(如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包括房屋覆盖物、储物容器及日常器具的制作。本设计借鉴了北方少数民族传统的树皮工艺,但在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与传统处理白桦树皮不同,我特意保留了材料的自然肌理,并通过现代设计语言与工艺技术,展现了全新的艺术形式。调整后的拼接方式不仅提升了整体视觉效果,还强化了白桦树皮在现代家具中的功能与表现力。本系列作品通过功能性与文化的关联性,满足家具的实用需求,也能够成为文化叙事的载体。通过对白桦树皮的运用,我希望探讨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对原生态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那些以自然为依托的生存智慧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被遗忘,而本作品旨在唤起人们对传统工艺、自然材料以及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关注与反思。
近年来,我的作品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和生态系统的深层价值,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手工传统。以白桦树皮为核心材料,我探索其在家具和室内装饰中的潜力。这种材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它承载着北方游猎民族(如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适应严酷自然环境的生存智慧。中国设计正在经历从形式美学向文化深度转型的过程,而我的创作以传承与创新为基石,将本土技艺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白桦树皮的拼接工艺作为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的代表,在设计中被重新诠释。这种方法既尊重了传统,也避免了简单复制,将历史语境转化为当代设计语汇。通过这样的创作实践,我希望推动中国设计更深入地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全球设计舞台上展现独特魅力。我的创作关注设计如何服务于社会,特别是在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育和传播。以白桦树皮为例,这种材料传统上被用来制作房屋覆盖物和日常工具,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活的简约智慧。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冲击,这种手工传统逐渐消失。我希望通过设计唤起人们对这些遗产的关注,并通过创新的设计方式,将其引入现代生活场景中。在创作中,我尝试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从材料的获取、使用到废弃处理都力求对环境友好。例如,白桦树皮和木框架结构的家具在使用寿命结束后,树皮可以降解。在我的创作中,传统的拼接工艺被赋予当代设计的语言,树皮片的排列与纹理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还象征着一种文化记忆的传承与延续。
同时,我也试图通过作品回应工业革命以来原生态生活方式受到的冲击。工业化带来了便捷,但也削弱了人们与自然的联系。我希望通过重新发掘传统材料和技艺,让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纽带,并思考未来如何以更可持续的方式与环境共处。
1980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蒙古族,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长期致力于研究自然材料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擅长以质朴的工艺手法表达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联。 萨日娜的创作以生态环境中的可持续材料为基础,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探索材料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与文化转化。她善于通过简约的设计语言与朴素的制作方式,展现材料的自然之美以及文化的延续性,赋予作品独特的生命力与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