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学生 / 视觉传达与交互设计

交流物

入围
材质或格式: 视频
尺寸或技术信息: 尺寸可变

交流物 视频展示

屏幕录制,是随机组合三联屏的部分可能。
完整作品:https://editor.p5js.org/JIjinWang/sketches/uakbMj8vB

标题

动态片段1

动态片段2

动态片段3

更多的组合画面概览,包括随机出现的文字气泡。

窗口

作为窗口在屏幕中展示。

作品简短介绍

用对话的碎片思考和说话,已经成为我们的宿命。屏幕的对话框里,交谈似乎仅仅是在他人面前的自言自语。我试图用视觉的方法再现今天交流中的沟壑。作品以一个简单游戏的形式呈现,也可以看做一场实验表演,编撰了一场谜题般的、没有开始也没有休止的“对话”。
1个房间中,9件物品、9个字母和9段文字被编程随机组合,产生的无数种组合可以引发无数种猜想。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观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被视角的伸缩转换和屏幕的碎片分割而解构着。物品似乎在心思游移地相互插话,交流成为杂乱声音的碰撞。话语的意义消失了。
(文字游戏链接/玩一下这个小游戏:https://editor.p5js.org/JIjinWang/sketches/uakbMj8vB)

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作实践,以及您的作品如何与中国的设计、社会、环境或文化相关。

我的创作尝试跨越二维与三维领域,结合动态设计、数字技术与摄影,力求通过多媒介的融合,重新定义平面设计的边界与可能性。我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去探索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形成具有个人风格和时代色彩的视觉语言。
除了无委托的个人创作,我的创作实践还有2025UCCA“珍·古道尔希望之旅”系列活动的视觉动态设计、Pin三口咖啡VI动态设计部分等。
我的创作深受中国当代社会快速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数字化的发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崛起,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娱乐方式,也打造了全新的视觉载体与审美体系。作为Z世代的一员,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长大,我习惯于快速获取信息,也接受多元文化的碰撞。而我的设计实践就试图捕捉中国当今的时代特征,除了从视觉形式上进行回应,也更想要探讨数字化对个体身份、文化认同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王继瑾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硕士在读。擅长通过概念驱动创作,探索平面设计的实验性与互动性,将设计视为一种叙事工具与表达方法。作品常常跨越二维与三维、结合动态设计、数字技术与摄影,试图重新定义平面设计的边界与可能性,希望创作出有趣的作品。作品入选TokyoTDC2025、NEWONEaward、Graduate360等。

返回列表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