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学生 / 时尚与材料设计

不可消失的灌木丛

入围
材质或格式: 服装
尺寸或技术信息: 4套标准规格成衣

不可消失的灌木丛

作品简短介绍

《不可消失的灌木丛》是一个聚焦于小镇青年群体的作品,它诞生于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也折射出城市化浪潮下无数城镇青年的迷茫与挣扎。
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大城市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渴望逃离小镇的平淡,在大城市的繁华中寻找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现实往往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竞争压力、疏离的人际关系,都让这些“外来者”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努力融入大城市的节奏,却始终无法摆脱身上那股“小镇气息”,就像一片片倔强的灌木丛,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家乡的小镇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田野被高楼取代,熟悉的街巷变得陌生,那些承载着青春记忆的角落逐渐消失。小镇青年们发现,自己既无法完全融入大城市,也难以回到记忆中的家乡。他们就像身处一片模糊的过渡地带,既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那里,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人”。
《不可消失的灌木丛》以“灌木丛”为隐喻,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尴尬的生存状态。灌木丛,既不像参天大树般引人注目,也不似娇嫩花朵般惹人怜爱,它平凡、坚韧、充满生命力,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就像小镇青年,他们或许不够耀眼,但同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倾听和记录。
作品将“灌木丛”这一意象融入到服装设计中,通过印花、廓形等元素,展现出小镇青年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精神面貌。那些接地气但略显俗气的文娱图案,象征着他们对流行文化的追逐和对自我表达的渴望;而宽松、舒适的服装廓形,则体现了他们随性、自由的生活态度。
《不可消失的灌木丛》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服装设计的作品,更是一幅描绘当代小镇青年生存图景的画卷。它让我们看到,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小镇青年们如何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在迷茫中坚守自我,如何在夹缝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作实践,以及您的作品如何与中国的设计、社会、环境或文化相关。

我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服装设计的界限,将社会议题和文化思考融入到设计中,体现了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人口流动等社会问题,想要引发了们对小镇青年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以“灌木丛”为隐喻,暗示了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侵蚀,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的作品展现了小镇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体现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不可消失的灌木丛》不仅是一次服装设计的尝试,更是一次对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思考和探索。我希望通过作品,引发人们对小镇青年群体的关注,希望城镇不要在城市化的洪流中消失,以及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思考。


李玉山
英国伦敦

我是一名来自广东的服装设计探索者,2024年毕业于深圳大学服装设计系,目前正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攻读服装设计研究生学位。 我始终相信,服装不仅仅是蔽体的布料,更是承载文化、表达情感、传递理念的媒介。因此,我的设计之旅始终围绕着“文化”与“人”展开。我对人文社科,特别是本土文化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我喜欢深入街头巷尾,观察不同人群的着装习惯,聆听他们与服装之间的故事,从中汲取灵感。在创作过程中,我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细腻的情感瞬间,并将其转化为抽象的设计语言。我热衷于运用摄影、绘画等视觉艺术手段,将图像进行解构、重组,探索服装与身体、空间之间的关系。 我的设计风格游走于理性与感性之间,既注重服装的结构与功能性,又追求视觉上的艺术美感。我善于运用不同的面料、色彩和肌理,打造出富有层次感和戏剧张力的服装作品。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打破人们对服装的固有认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深入探索服装设计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将更多元的文化元素融入我的设计中。我相信,服装设计可以成为一种跨越文化、沟通心灵的桥梁,而我愿意成为这座桥梁的建设者之一。

返回列表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