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神兽形象(模型渲染)
本实验推演塑造了一类象征算法之力的未来神兽,分别对应着中国四大地理分区以及当地相应的环境污染。在思想意涵方面,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所导致的环境恶化趋势,这类神兽被用于提供消除环境污染的希望。其神兽形象是算法生成的,遵循算法底层的数字分析法则和不同计算方法下产生的计算机视觉风格。在造型组成方面,未来神兽由环境污染相关的生物以及环境污染相关的视觉元素组成:前者即自然界中现存的能够识别、耐受或分解污染物质的生物,以及能够由合成生物技术创造并具有同类功能的新物种;后者指环境污染在视觉层面显露的特征。在造形规律方面,沿用传统神兽的造形规律,但分别用相应算法进行模拟:基于自然生物的夸张变形对应生成对抗网络的隐空间插值算法、多种自然生物的特征混合对应多种生物图像混合训练,生物形态和自然元素的融合对应污染图像的混合训练。在虚构功能方面,根据组成神兽的生物的自然属性及其与相应污染的关系,本作品虚构了提示、抵御和消除污染三种功能。在应用形式方面,考虑到算法时代的科技背景和自然背景,本作品将神兽形象和生物电传感检测技术相结合,虚构出各个地区的神兽污染监测器;神兽被视为连接数字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中介,为沉浸于虚拟生活的人们带来日常化的生态关注。

神兽污染监测器(模型渲染)
考虑到算法时代的科技背景和自然背景,本作品将神兽形象和生物电传感检测技术相结合,虚构出各个地区的神兽污染监测器;神兽被视为连接数字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中介,为沉浸于虚拟生活的人们带来日常化的生态关注。

神兽形象算法生成过程
用生成对抗网络GAN算法模拟传统神兽的造形规律,生成未来的神兽形象
算法生成方法:
1.基于自然生物的夸张变形对应生成对抗网络的隐空间插值算法
2.多种自然生物的特征混合对应多种生物图像混合训练
3.生物形态和自然元素的融合对应污染图像的混合训练

动态算法交互(截帧)
未来神兽可以作为连接数字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桥梁,通过特定的应用形式,在数字化社会中形成日常的生态关注。神兽污染检测器能够实时监测污染视觉数据,投入云端算法数据库中,根据污染情况的变化,生成实时动态演变的神兽形象。
作品阐释&算法生成

实物展陈
详细设计方案
人类已然步入算法时代。一方面,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正逐步在社会中构建起“算法正义”的意识幻象,影响着人类的文化认知。另一方面,沉浸于数字世界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大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削弱了人们的生态关注,加强了环境恶化的趋势。本作品以算法为创作媒介,以具有艺术化视觉效果和丰富人文内涵的神兽文化为表达载体,以精神意涵、造形方法、造型组成和应用形式为创新重点,结合算法时代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发展趋势,设计并呈现未来的神兽文化景观。旨在引导人们反思算法对文化认知的影响,重视算法时代的环境问题,构建对于算法社会“人文-技术-自然”的设计思辨。
【以人工智能算法模拟中国传统造型手法】本作品用算法逻辑去模拟传统神兽的造型规律。这里的算法逻辑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训练逻辑和生成逻辑。在训练逻辑上,用三种图像训练的思路分别对应传统神兽的三种构型方法:单种生物的变形,多种生物的融合以及生物与自然元素的融合。在生成逻辑上,故意保留图像处理算法的底层随机性,探索融合、迭代、涌现所带来的陌生效果,产生有别于传统神兽的异样视觉。
【以未来神兽文化思辨算法时代的生态观】:算法时代的神兽是算法技术发展和自然环境恶化的产物,既反映着算法依赖的社会心理,又象征着净化污染的美好希望。由于这一独特的文化属性,未来神兽可以作为连接数字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桥梁,通过特定的应用形式,在数字化社会中形成日常的生态关注。未来语境中,本作品将神兽形象和生物电传感检测技术相结合,虚构出各个地区的神兽污染监测器。
【以生成式数字艺术呈现未来神兽文化景观】:在实体呈现上,分为实体模型、交互模拟、数字影像三个部分。通过半透明 3D 打印和表面色彩处理的方式, 制作四大神兽的污染监测器立柱模型。利用动态光影和数据屏显展现神兽污染监测器的环境交互流程。通过算法生成、建模渲染、以及数字化图像处理,模拟根据污染数据实时生成的动态神兽形象。同时展示虚构的未来神兽景观,呈现完整的实验叙事和设计图景。
创作团队由胡玥茗、林雨欣、计欢欢组成,来自创新设计学院技术与造物研究所,作品聚焦于生物设计、思辨设计以及生成式设计,涉及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材料生态学等跨学科领域,关注新技术语境下的自然观念和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