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古茶林“食宴”艺术活动
《雨林演替-腊茗》概念视频

景迈山古茶林“食宴”艺术活动现场
“食宴”中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通过将源自不同古茶林生态位的食材按正确次序摆放并学习其布朗语名称,旨在从原始角度体验食材,重拾布朗族“药食同源”的生活智慧。

景迈山古茶林“食宴”艺术活动现场
艺术共创活动,选择景迈山古茶林内一棵历史悠久的800年古柏树作为背景,与布朗族人共同协作举办了一场食宴。晚宴邀请了布朗族老中青三代人。

景迈山古茶林“食宴”艺术活动现场
在景迈古的多元遗产文化、独特食材及布朗族茶林景观的启发下,合作团队以红茶为汤底设计了兼具健康与风味的茶火锅,并邀请当地糕点师创作了融合茶叶与当季食材的“茶蛋糕”,展现了自然与创新的美食理念。

食币-生态食谱设计
“食币”是一款以茶为核心的生态食谱设计工具,通过危机、共生、创新三种食谱连接城市与景迈山,帮助城市人体验景迈山的生态互联与生物多样性,同时理解布朗族的饮食文化与自然观,并可作为桌布、装饰布或收纳包使用,成为城市与景迈山之间的对话窗口与交换媒介。

食忆-生态文明图景
图景描绘了我们对“一方”(地方)生态图景的研究和具体实践过程。4个维度的图景肌理代表了实践中各个阶段的核心工作。
《雨林演替-腊茗》详细作品方案
文件补充了项目的研究内容细节与实践过程以及项目参展经历。
《雨林演替-腊茗》是一个致力于保护景迈山古茶林生物多样性和布朗族传统食材的长期项目。景迈山古茶林采用的“林下茶种植”模式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独特的雨林生态系统,还是布朗族文化与生态智慧的深度融合体。然而,随着旅游业和经济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景迈山地区面临着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本项目通过艺术与设计的跨界融合,结合设计研究、参与性艺术晚宴、纪录片制作及生态食谱设计,进行多领域的实验性探索。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食宴:
“食宴”通过代际对话与传统文化的交流,探索布朗族与古茶林之间的和谐共存。邀请三代布朗族人参与,既传承传统食材的烹饪技艺,又促进年轻一代的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社区共创的食宴不仅是味觉的盛宴,也是代际文化与城乡交流的平台,展现了生态与文化交织的独特魅力。
食币:
“食币”是一个以茶为核心的生态食谱工具包设计,旨在促进城乡之间的连接与互动。食币作为文化和生态交换的媒介,帮助城市消费者通过参与“共生食谱”“危机食谱”“创新食谱”的开发,与布朗族村民建立联系。这不仅加深了城乡居民对生态多样性的理解,还将地方特色食材与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探索了食品系统与生态保护的多维度对话。
食忆 :
“食忆”通过记录项目的全过程,构建了景迈山的生态民族志档案。项目团队用多种媒介记录布朗族的文化、食物生产系统和生态景观,制作成纸质出版物、生态地图及影像资料,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设计行动知识库。这些资料不仅保护了食材的文化记忆,也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参与与表达的平台,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项目通过跨学科合作、生态共创和“食物货币-食谱包”机制,融合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推动景迈山地区生态与文化的深入交流,为城乡融合与生态保护提供了创新的设计路径,展现了设计在促进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该项目得到良食-食物系统中国行动平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食材收集计划及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的支持。
《雨林演替-腊茗》项目通过跨学科的设计实践,紧密结合中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探索生态、生活与生产三者的协同发展。该作品深入分析了景迈山古茶林与布朗族的文化联系,构建了一个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为一体的设计框架。通过“食宴”、“食币”和“食忆”这三大核心环节,项目强调了茶文化在布朗族传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创新的生态食谱和工具包设计,促进城乡资源的互动与共享。这一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瞻性设计理念,也为乡村文化景观的可持续保护提供了新的设计路径。
在社会层面,项目通过文化认同的增强与社区协作,推动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和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尤其是“生态共创事件”设计了一个多代际对话的互动平台,强调老一辈对传统生态智慧的传递、年轻一代在资源创新方面的作用,以及年轻一代对未来文化与生态传承的承载。通过这种代际互动,项目加强了乡村社区在文化与生态保护中的主体性,激发了社区的自我发展潜力。这种设计模式呼应了中国社会中对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强烈需求,提出了文化与生态的双重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共生路径。
从环境角度看,项目通过“生态图景”的构建,系统梳理了景迈山的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展示了茶林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深入挖掘茶叶种植与生态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项目不仅保护了景迈山的自然资源,还通过设计优化了其生态功能。更重要的是,项目提出的生态共创平台与创新机制,为乡村生态保护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这一实践,《雨林演替-腊茗》展现了设计如何融入中国乡村的环境保护和文化复兴的广泛议题。
“食物设计远见计划”由中央美术学院危机与生态设计方向召集人景斯阳发起,倪尔璐、李鑫祥执行,属生态远见计划系列。项目以食物为切入点,探讨其来源、安全、生态及农业,推动可持续低碳设计创新,涵盖消费、互动、生产方式及气候紧急下的环境福祉转变。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社区共建、工具与包装创新、品牌设计、互动装置、沉浸体验及展览策划等,跨界融合艺术、设计、景观、生态、农业、营销与生产技术,探索多领域重叠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