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学生 / 建筑与环境空间设计

迁徙者与他们的神庙——迁徙视角的地方创生品牌营建与设计

入围
材质或格式: 空间装置(混合材料);空间印刷品(木材、塑料);参与式工具包卡牌(纸质);电子文件(多媒体)
尺寸或技术信息: 10m*30m区域内空间图形、工具包及场所活动设计

方案图纸_1_研究背景及在地调研

该图纸介绍了方案所聚焦城市流动视角下新地方营建路径,关注大城市边缘新迁徙自雇者群体及在地场所结构。

方案图纸_2_设计策略与工具包系统

该图纸梳理迁徙视角下在地资源整合路径,并提出在地品牌营建及私域、社区、公域三个子品牌营建路径,以参与式卡牌工具包形式梳理、并附有在地实践真实图片。

方案图纸_3_社区子品牌“神仙串门儿”

该图纸主要介绍社区子品牌构建要素及故事版

方案图纸_4_私域子品牌“山珍与海味”

该图纸主要介绍私域子品牌构建要素及故事版

方案图纸_5_公域子品牌“摸鱼学学会”

该图纸主要介绍公域子品牌构建要素及故事版

补充材料(注:图纸中有详细方案呈现)

该材料补充了图纸中未呈现的重要信息:包括研究问题学术背景(流动背景下的人地不统一)、项目地点(吕四渔港)在地产业图谱、线下实践及反馈、展览实物图等

作品简短介绍

设计关注到了城市化发展至今、大都市边缘城镇涌现出的新的一批迁徙自雇者群体。大城市生活门槛提高后,他们转而迁徙到富有在地产业资源的小城镇,并过着在家乡和工作地往返的生活。小镇的大量迁入与迁出也塑造了特殊的在地性——并非完全由当地人、当地文化构建的地方特色。
项目以真实存在的江苏吕四渔港的“东北大姐海鲜批发”为原型,通过系统性资源整合梳理地方品牌营建路径,并构建私域、社区、公域子品牌营建的设计方案,落点于在地自雇者劳动空间场所,设计探究了以迁徙劳动人口为主体构成的新地方性下的地方创生路径并构建了基于实践的场所营建工具包系统,回应了迁徙视角下地方创生的问题。

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作实践,以及您的作品如何与中国的设计、社会、环境或文化相关。

一、项目缘起丨中国小镇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地不统一”
项目缘起于我在长三角边缘水产小镇吕四渔港看到的老乡“东北大姐海鲜批发”店铺招牌。东北大姐随着渔期过着8-4月在吕四、5-8月在老家白城的迁徙生活,而在水产路几乎都是过着这样迁徙生活的外地人,来自连云港、安徽、湖北、河南……
这些‘迁徙者’构建的水产野生商业图景为人口外流的小镇经济提供了发展基础,小镇的大量迁入与迁出也塑造了特殊的在地性——并非完全由当地人、当地文化构建的地方特色。在这种特殊的地方性下的人们需要什么、这些人又能给地方带来什么、甚至给老家带来什么,是当前中国迁徙视角的地方创生的议题。

二、项目过程丨基于中国城镇的深入具身调研
设计通过一年的时间深入接触城市化发展至今、大都市边缘城镇涌现出的新的一批迁徙自雇者群体。累计深入采访18人、撰写超50000字访谈稿,整理了以东北大姐为核心典型的迁徙者的田野和设计民族志,梳理迁徙自雇者在地空间资源、符号资源、社会关系资源。
这一段长期具身性的体验,促使我一定深度地把握了同理心,有别过去概念导向的图纸设计,完成了与用户及其场所紧密相关的“具体设计”(Specific design),并附以现场实验论证。将迁徙者自身的文化内涵融入当代中国地方性建构。

三、项目成果丨基于中国特色的设计表现
项目以真实存在的江苏吕四渔港的“东北大姐海鲜批发”为原型,以地方创生品牌构建的形式对空间场所进行参与式设计。设计分别利用迁徙自雇者的物质交通资源、人文文化资源、空间知识资源,从私域到公域建构三个子品牌:产品子品牌“海味与山珍”、社区子品牌“神仙串门儿”、公共教育子品牌“摸鱼学学会”。

设计充分基于前期的民族志内容,并呈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细节。举例来说,社区子品牌“神仙串门儿”实际上是基于中国文化中财神等文化习俗,基于“神明从愿望中产生”这种朴素的劳动人民在地愿望具象,将更多的、基于各个地方文化的在地愿望显性,并将文化流动拉到社区空间中,构建日常的神庙。此外,一些设计路径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比如公域子品牌“摸鱼学学会”基于调研中迁徙自雇者对于地方政府的充分信任、结合启东学校校本课程资源,自雇者临时性空间资源,共同构建体现地方特色的户外课堂。
作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RvTgwQExPk9yMf-67XaDg


宋雨泽
中国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00号同济大学彰武路校区

作者来自于同济大学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就读环境设计专业,目前在米兰理工大学交换就读服务设计课程。研究集中在社区品牌、城市更新、地方创生等领域,注重跨学科实践,关注城市化背景下协同设计、参与式设计等方法。曾获国家奖学金、欧洲学生服务设计挑战赛赛道第一名、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设计、国家级创新创业挑战赛、亚洲设计学年奖等,参与发表社区营建、城市更新、协同设计等领域论文4篇。

返回列表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