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专业 / 建筑与环境空间设计

发现“好白相”——PAC户外商业街区场所营造

入围
材质或格式: 实体建成作品;主材包括:胶合木、耐候木材专用水性漆、碳化木、树脂光纤棒、软性塑胶、不锈钢柔性绳网、合纹不锈钢等
尺寸或技术信息: 本项目是对已有户外商业街区开展的场所营造。该街区主街长约 190 米,场地面积总计 19000 平方米。我们的设计内容涵盖多个门类 :街区露台整体景观改造,具有记忆点的装置设计,座具、标识等街区小品设计,既有设施的优化,以及街区租户导则。

蛋壳露台

原设备露台改造而来,最具辨识性的木网格穹顶和碳化木栈道串联起丛林咖啡空间与多个露台入口,提供放松和探索的体验。

观演山坡

绿意盎然的阶梯连接步行街与二层露台,提供观演与聚集的最佳位置。

黄昏中的蛋壳露台 & 观演山坡

观演山坡扶手的云雾升腾意向是水景韵律的延续,内藏定制导光装置,夜间光效活泼优雅。

好白相活动场

动态互动空间,为“白相”(沪语:玩耍)而设计。休憩木块组合拼接,圈出来软软的活动场,供儿童和宠物尽兴玩耍。可拆卸秋千挂于迷你木穹顶内,适应品牌快闪或社区活动需求。

黄昏中的好白相活动场 & 露台花园

一个家附近可以自在享用的“第三空间”,使人感到温暖欢愉、带有归属感的“场所”(Place)。

1 / 4

发现“好白相”——PAC户外商业街区场所营造 - 详细作品方案

1 / 4

发现“好白相”——PAC户外商业街区场所营造 - 补充资料

00:00
00:00

PAC商业街区视频

作品简短介绍

PAC是新加坡吉宝于上海市静安区开发的街区商业体,一个链接“自然”、“人”、“社区”的生活方式平台。PAC户外商业街区场所营造是帮助业主完成从物质空间到城市生活的转变,以Nota式考现(Modernology)的工作方法,通过与潜在用户社群共创的方式展开内容策划、场景设计,并落地一系列实体装置优化场地空间结构,以期建立人和场所的联结。

亲生命(Biophilia)设计意向从拟态、绿意、木构三个维度、结合可持续理念贯穿设计、建造和运营。“云雾升腾的山坡”意象构建的“观演山坡”,连接步行街中央与二层露台,提供观演与聚汇点,上下联动的街区环路被打通;扶手的云雾升腾意向是水景韵律的延续,内藏的定制导光装置在夜间点亮街区活力。最具辨识性的木网格穹顶来自“蛋壳”的意象,好像草丛里的蛋壳,它轻巧的给予庇护;原设备露台被改造为惬意的丛林咖啡,洒满阳光、绿植环绕,树型导示和碳化木栈道将人引向其他露台。好白相活动场为动态互动露台,为“白相”(沪语:玩耍)而设计;休憩木块组合拼接,圈出来软软的活动场,儿童中间玩耍家长外围坐看;可拆卸秋千挂于迷你木穹顶内,可切换为品牌快闪或社区活动。此外还有“ PACers 雕塑”、露台花园、宠物友好装置等,同样以温润亲人的现代木结构打造。

“设计构想”场景经“使用预期”的验证后进一步优化,基于用户洞察,涵盖了从日常到季度性活动的多频次需求,帮助商管和运营团队更高效地分配资源、提升场所价值。街区整体规范的研究汇总成为使其“有序与活力并存”的租户导则。

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家附近可以自在享用的“第三空间”,吸引人的形态背后是生活体验的汇聚、人和人的关联,这些体验终将沉淀,转化为共同的场所记忆。

更多补充信息参考:https://archello.com/project/discovering-fun-pac-place-making

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作实践,以及您的作品如何与中国的设计、社会、环境或文化相关。

1 用户洞察与社群共创

经过筛选的潜在用户被邀请参与共创,包括附近住户、经营者和KOL,讨论涉及生活方式、商业吸引力、周边环境及可持续等话题。从他们的个人感知,发现大量对于公共绿地的向往,及其他“看不见”的诉求,这成为场景设定和内容策划的依据。

2 可持续理念贯穿始终

所有的设计介入遵循“最轻度即兴改造”的原则,即:尽可能利用现状作“最小的减法,轻轻的加法”。露台改造保留了原设计的部分铺地、绿植,通过加固、移栽的方法再利用到新的设计中。街区中大量已建成设施,如设备井箱、出地面电箱等被尽可能的保留,以减少拆改和浪费的原则,被重新设计、转化为街区商业服务,如电梯井箱改为垂直广告画面、出地面电箱改为街区商户海报、遛狗导视装置等。

以来自可持续林业生产的芬兰云杉为主材、深度热改性赤松碳化木为辅材,兼具舒适与耐久性,使用期过后可拆除回收。“蛋壳穹顶”采用最低耗材的佐林格(Zollinger)木结构,700余块不同规格的胶合木直榫构件数控加工后现场拼接组装,耗材量比传统建筑类型低约40%。

我们为整个街区做了宠物友好设计,绿林中配备商店、服务站和小型玩具, 与二层露台一起构成环路。环路中配有宠物公约、供停留的拴绳装置等,帮助业主和“毛孩”父母共同营造人和宠物的美好共处空间。

3 运营层面的策划

在对各场景重新定义与空间规划时,我们关注的是全时段(白天到夜晚)、全频次(日常到事件)多维场景切换的灵活性,及运营层面的可持续性。

除了街区商业自带的服务类业态整合,亦策划了长期的社群共创策略,如与健身、疗愈类社群活动、 文化品牌的合作、社区艺术展览等。 除“蛋壳露台”和“好白相活动场”两个具备最多运营活动潜力的地方外,“观演山坡”会是所有底层街区活动的聚焦点位和坐席,而“PACers 展廊”——24米长的多功能展墙——可用于品牌合作、快闪展览、艺术驻地等,激活街区西段氛围。

围绕“使底层街区有序而充满活力”的目标,我们规划了餐饮租户外摆、规范租户导则、添置商户导示,帮助商管和运营团队更高效地分配资源、提升场所价值。

4 建立人和场所的联结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或景观设计,我们设计的是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关乎的不仅是具体的落地形态,更是形态之前的共创和策划、及由形态激发的生活方式。愿景是创造一个家附近可以自在享用的“第三空间”,使人感到温暖欢愉、带有归属感的“场所”。


Nota Architects
上海

Nota建筑设计工作室由钱诗韵于2014 年创立,致力于创造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生活方式设计,并专注于亲生命性研究。Nota的实践立足于多学科交互视角,以“策划至运营”的全线思维、“考现”的工作方法,提供开拓型的设计策略,赋予项目专属的价值与长久的生命力。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包括:第18届威双展中国馆参展作品“太阳宫FOODIE SOCIAL美食社交平台”,获可持续乡筑建造奖的“丽水二三间酒窖”等。

返回列表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