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专业 / 视觉传达与交互设计

光锥宋

入围
材质或格式: Opentype字体家族
尺寸或技术信息: 共8个字重(ttf字体文件),支持简繁汉字、拉丁、西里尔、希腊、日文字符,以及数字、标点、符号等

光锥宋概念视频

光锥宋的视觉概念之一源自凡尔纳小说的总题名「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的奇妙漫游」,以此出发构思了这段动画。影片通过动态图形设计致敬了科幻文学中的一些经典概念。

字体设计细节

展示光锥宋字体的结构和笔形设计。

字体家族展示

展示光锥宋的8个字重以及多文种支持。

字体应用示例

展示光锥宋的不同字重在各种媒介上的应用方向。

字体海报

字体延展设计

作品简短介绍

光锥宋是一套字形高挑、笔画极简的美术风格字体家族。作为一款现代宋体,它的结构大胆紧凑,重心尽可能拔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适用于标题和短句等少量文本的场景,为设计师提供了多重表达的可能。 汉字字形瘦长高挑,字框宽高比为 650:1000;重心大幅提高,存在明显上紧下松的态势。横竖笔画极简,勾挑笔画则纤细锐利;笔画间探索富有趣味的穿插关系。虽然名称是「宋体」,但部分结字方式参考了楷体,在严格极简的几何字形中融入一些手绘美术字的意趣。

拉丁字母依循与汉字相同的图形逻辑而设计,即符合「简洁造型」「凌厉曲线」「手写意趣」之规则,强调不同文种的固有差异,而不追求气质上的严格吻合。期望在两者搭配使用时,能够产生恰到好处的张力,制造一定的冲突感,但并不割裂。特别设计的西文意大利体进一步强调了流畅的书写感,将通过 OpenType 特性和正体纳入同一个字体文件中。

字体家族总共包括八个字重,从细到粗各具趣味。较细的字重高瘦笔挺、灵动雅致;标准字重粗细对比极致,铿锵有力,具构成主义美学;较粗的字重则稳健浓重,招牌感十足。随着字重变化,光锥宋所展现的气质向「敦厚、锐利、优雅」三个不同方向延伸,传达的视觉感受不尽相同,但整体又收束于一套字体之内,各个字重遵循同样的设计逻辑。 字体家族参考中文美术字体的命名方式,由细到粗的字重分别称为「纤宋」「细宋」「半宋」「准宋」「标宋」「中宋」「粗宋」「黑宋」。其中,标宋的粗细对比最为强烈,纤宋和黑宋则有所减弱,由锐利走向优雅和敦厚。

就字体产品的技术指标而言,光锥宋字体的中文字符集包含 27000 余字,符合国家标准 GB 18030–2022 编码字符集实现级别 2,覆盖简、繁、日汉字及部分异体字形,几乎不会出现缺字的情况。此外,字体还配有精心制作的拉丁(包括意大利斜体)、西里尔、希腊、日文字符,以及数字、标点、符号和若干表情符号。

在汉字的生产过程中,整合了 AI 辅助造字的工作流程,从而加速完成将近三万字的多字重字体家族和开发。

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作实践,以及您的作品如何与中国的设计、社会、环境或文化相关。

光锥宋这款字体最初名为「会战宋」,得名于 1960 年代发生在我家乡大庆的「石油大会战」,字形则来自我对于当时标语美术字的视觉印象。

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立让新中国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诞生了「大庆精神」和「工业学大庆」等口号,成为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奋斗的代名词。当时的标语口号均为手工绘制,风格强烈,至今仍是值得设计师学习的对象。大庆市建立后,这样的标语也在城市各处出现。我从小在大庆长大,这些标语在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毕业后,我来到上海求学,后来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在一个秋季的夜晚,我正准备构思一套新字体时,有关家乡的画面涌上心头。记忆中的标语似乎是窄而有力的宋体字,我希望通过最简单的造型将心目中的文字样貌表现出来。除了极简的笔画造型、尖锐而偏直的撇捺、瘦高的字面、拔高的重心外,我给字体添加了夸张上提的勾挑笔画,感觉这样用力的动作才足够概括那种人拉肩扛开发油田的干劲儿。同时,这种锐利的笔画也让我想到冬季萨尔图草原上凛冽的寒风。

字体中的拉丁部分是在不久后动手设计的。印象中,那个年代的封面、标签、票据上常常会出现对应的拼音。这些字母和汉字搭配在一起的效果说不上协调,而是带有明显的「外来」感。因此我将拉丁字母设计得更柔软一些,而不像汉字一样锐利。不过,笔画粗细的强烈对比,以及直线笔画的极简矩形轮廓,都和汉字保持一致。

将会战宋扩展为具有不同粗细的家族字体时,我有意降低了字体的粗细对比,从而让细体避免像钢针一样过于尖锐,粗体则显得敦厚扎实。最终的结果,细体带着几分优雅,就好像大庆的面貌从旷野中的干打垒过渡为整洁亮丽的现代化城市一样;粗体中的力量感仍在,但从奋进拼搏转向了稳扎稳打。

在整个字体家族的设计完全确定后,我们决定将这套字体开发成真正可用的字库。我们也运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提高字体生产阶段的造字效率,以解决中文字体长久以来最棘手的问题——超大字符集。我们也想为这款字体重新起个名字:「光锥」这个名称来自科幻概念,在字面上也和字体造型高度一致。在延展出的概念短片里,我们从代表启示的 1:4:9 黑石碑开始,走向微观和宏观的探索,最终在光锥内的命运中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重想象。

对我而言,家乡大庆也远远不止是教科书上代表拼搏年代的典型。一代代人的付出造就了如今的城市,今后的发展也未来可期。这就是我通过这套字体献给家乡的祝愿。


刘育黎
上海

刘育黎一位字体、书籍和平面设计师,设计工作室atelierAnchor锚坞联合创始人。在设计工作之外,也从事字体和排印文化的研究、写作和翻译,在同济大学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参与教学工作。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学士,媒体与传达方向硕士。字体设计作品包括丁卯点阵体、络黑、会战黑等,参与出版项目《街机游戏字体》《鲁德·文字排印 鲁德·设计哲学》《复刻字体设计》等。

返回列表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