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专业 / 建筑与环境空间设计

The Well House on Terrace 井上见稻田

入围
材质或格式: 木构建筑
尺寸或技术信息: 1028 sqm

井上见稻田

从村庄内部远眺

井上见稻田大厅立面

入口处视觉

井上见稻田大厅室内

通往二层的楼梯空间藏在碳化木墙背后,从山墙面中心将建筑一剖为二

井上见稻田住宿客房室内

客房室内,由匠人现场定制的家具

井上见稻田住宿客房室内

从阁楼俯视室内

The Well House_井上见稻田

The Well House_井上见稻田_大利侗寨

作品简短介绍

项目原址为一处梯田,基地面积4000平米,对岸是一片竹林,中间有利洞溪横穿而过,由西南往东北方向流去。配合当地政府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利井上见新建了四栋分别落在2个高差平台上的建筑,其中最大栋单体为接待大厅,这座四间六柱19檩的悬山式人字坡屋顶建筑,包含商店、餐厅、接待大厅、布草间等混合需求,其余3栋作为酒店客房使用。ATLAS延续“穿斗结构”探索,针对现代生活的功能与便利,提出一种改良策略,以疏密、大小、明暗等古典空间的美学手法,交织渲染出独特的空间形态,作为回应古村落积极发展当代可再生式旅游的物质性基础。

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作实践,以及您的作品如何与中国的设计、社会、环境或文化相关。

井上见稻田的地块位于一块有着3层台阶的梯田,最大高差约3米。周围有着不错的自然风景,环东南面有一片清幽的竹林,西北面则靠近林地,一条蜿蜒的乡村小路在此处一分为二,上下岔开,一条继续往东北方向盘山伸去,通到村人的果园与耕地,一条则下行,并入到环村干道的一部分。由于此处位于村寨的尾部,行人需经过寨尾花桥方能抵达,距村民住宅的聚落有一段物理距离,而林地与竹林形成相对之势,地块则恰好夹在这二者中间。考虑到井上见稻田的定位,如何将四周农业景观最大化吸收运用,组织到现代居住体验,ATLAS和运营方达成一致,作为回应,ATLAS提出“与生态秩序内呼外应”的空间方案,具体来说,即是将梯田生态的自然高低差空间体验,移植到房间内部。于是,经过精细推演,方案在3栋住宿建筑内,分别设置了不少于3级高低差地坪,以房间入口地面为基准,依次向寝台、阳台方向递减。而在配置阁楼的套间,这种台地手法,还往竖向延申,发展成上下两路空间形态。

家具通常作为比结构次一层级的关系出现,家具的尺度与质感关乎空间内部是否融彻,最终决定着居住体验的舒适与否。本次空间内的全部家具皆由木工匠人现场手工打制,出于将家具纳入空间构成的一部分考虑,在序列上等同于柱子、檩条、横梁、地面等部件,选用的木材也与房间主结构杉木保持一致,以每间屋子的实际面积,量定与之相贴合的功能模块。异于常规模数的几个物件,诸如长达3.6米的书桌,宽2.6米的洗手台,跨度3.6米的寝台,在物理上连成一片,维系了木结构系统空间单元的内外和谐,剥皮的原木材质为空间锚定了温暖松弛的氛围,而一体化设计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梯田的地景体验。

住宿的房间内不设物理隔断,以确保空间的流动性,在卧房与盥洗室之间,以竹帘百叶轻掩,竹子这种材料最能传达山居的清旷瞑迷,但这份纤细,需细致搭配,才不致粗陋。同时裸露的原木结构部件,一律呼应自然建筑的轻快节奏。尽管阳台视野开阔,但增加的角窗和天窗为房间营造出了一点“捕风捉影,求物之妙”的自然情致,也带给居住者多重角度的视野体验。住宿房间的全部布置思路,旨在引导自然生态以不同方式进入空间,使室内不陷于沉闷。


ATLAS Studio
北京

ATLAS于2015年成立于北京,实践领域涵概空间、材料、策略等。工作室将设计作为一种主动参与的工具,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席卷下的消费主义浪潮,将地方-空间-材料,历史-文化-生活,进行多个维度的串接。以实验性的态度和精准的设计语言,努力寻求现代技术与传统手艺之间的动态平衡。工作室的每一个项⽬都是一次将当代故事另行拆解编织的范本,为身体与土地、情感与精神提供生生不息的开放式图景。

返回列表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