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影片 Conceptual film
概念影片以“无惧的旅程”为主题,聚焦生命力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灵感源自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的游牧精神,本系列设计融合了传统文化、户外运动和可变形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结合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板,充气保温材料与环保面料,表达了对可持续时尚的探索。
影片以吉尔吉斯语旁白贯穿主题:
“自由的人生来自无畏的探索,
生命的律动来自灵魂深处的坚定、
生长、平静、又永不止息。
拥抱自然,更新、创造,
在无惧的旅程中找到内心的力量。”
通过语言与画面的结合,邀请观众一同感受文化与设计的持续生命力。

概念款1
这是一款灵感源于吉尔吉斯斯坦游牧精神的概念性多功能外套,结合传统文化纹样与现代技术,通过数字化创新将传统图案融入设计细节。服装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从简约马甲逐步扩展为全身遮盖的长款外套,满足多场景需求。背部嵌有太阳能光板,为手机充电提供清洁能源,LED灯带则为夜间活动提供照明。内藏充气式长马甲既可保暖,又能充气支撑,形成单人遮蔽的小型斗篷。辅料选用防水、防晒及反光材料,提升时尚感与功能性。底摆设计灵活,可延展为防风保暖的裤装或腿部覆盖物,展现未来户外生活方式的多种可能。

概念款2
这是一款以“超级拆卸”为核心概念的多功能外套,旨在通过一件衣服满足不同场景与温度需求。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可从简约短外套逐步叠加组件,变为宽大外套,背部配有一个巨大的背包。所有组件通过拉链连接,搭配可拆卸的羽绒部件,灵活应对温度变化。灵感源自吉尔吉斯斯坦露天岩画馆的苔藓图案,象征传统文化的无限生命力,将其应用于服装细节装饰,增添时尚感。面料选用皮革、防水功能性材料、超轻羽绒、数字印花面料及半透明TPU材质,营造丰富的质感对比。通过创新结构与材质组合,这款设计兼具美学与功能性,倡导“一衣多穿”的可持续时尚理念,减少过度消费及资源消耗,赋予未来服饰更多可能性。
概念款拆解视频
本视频展示了两个多功能概念款的拆解与组装过程,诠释了模块化设计的灵活性与功能性。通过逐步演绎,视频呈现了服装从简约的基本款马甲,逐步添加组件,转变为多功能户外装备的过程。
第一款设计展示了如何通过模块化部件,结合拉链连接技术,从无袖背心逐步扩展为具备充气保暖、遮蔽和充电功能的全功能外套。背部嵌有太阳能光板,提供清洁能源支持,同时底摆配备可拆卸组件,提升服装的实用性与适应性。
第二款设计则强调超级拆卸的理念,从简洁短款外套逐步组装成宽大长外套,并融入可拆卸背包和多层次组件的灵活设计。通过创新结构和可调节功能,满足不同温度、场景与穿搭需求。

成衣-超轻睡袋羽绒服
这是一款为户外露营设计的超轻羽绒服,将外套与睡袋功能合二为一。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底部可拆卸组件不仅能变成睡袋,还能作为披肩或大围巾使用,赋予服装多种造型选择。外套支持两面穿设计,内外拥有不同的颜色与图案,提供更多搭配可能。内侧图案基于数字化生成的传统纹样,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定制版本,实现个性化需求,满足露营者对功能与风格的双重追求。

成衣-可拆卸感温外套
这是一款以多样穿搭为核心的可拆卸成衣设计,旨在通过灵活的模块化结构帮助消费者轻松实现丰富的穿搭效果,无需额外搭配即可呈现多种风格。外套可从长马甲转变为短袖或长袖外套,适应不同场景和穿搭需求。领口采用假两件设计,兼具简约与层次感,胸前外层通过拉链完全打开后,可收纳于腋下的超长口袋中,展现出功能性与装饰性兼备的多口袋设计。喜好简约的用户可选择保持外层关闭,呈现干练的银灰色长外套风格。设计特别融入了互动趣味性:可拆卸袖子采用感温材料,能随体温或接触温度变化呈现不同颜色与花纹,为穿着增添更多趣味与个性化体验。同时,帽子与内袋使用抓痕可修复材料,在高温熨烫下恢复如初,提升实用性与质感。

成衣-可变形多功能马甲
本系列包括两款多功能马甲,结合创新设计与可持续理念,满足多样化的户外需求。
第一款为充气马甲,成人仅需三口气即可充满,提供保暖与救生功能。该设计用空气代替传统填充物,减少能源消耗,是一款环保的可持续设计。内层支持数字图案定制,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属设计,兼具功能性与个性化。第二款为可变形的露营椅马甲。背部采用可拆卸设计,外层由结实的纺织材料制成,内层为支撑力强的网眼结构,保持穿着美观舒适的同时兼具实用性。马甲配备折叠式露营椅支架,用户可将背部组件拆下组装成便携椅,为户外休息提供便利。
“FEARLESS JOURNEY” 可变形多功能系列服装设计 补充材料
本系列作品基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项目,以吉尔吉斯斯坦的壮丽自然风光和游牧民族精神为灵感,探索传统文化与未来设计的深度融合。系列包含多功能概念性户外装和城市轻户外休闲运动成衣两部分,定位于无性别设计,结合自然主义、未来感和废土风格,以功能性与美学的平衡为核心,传递可持续时尚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本系列以可持续为核心原则,通过创新材料与多功能结构减少资源消耗和过度消费。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光板为设备提供充电和照明功能;利用充气技术替代传统填充物,既减少材料使用又提升保暖性;并通过一衣多穿的设计方式,延长服装的生命周期。此外,模块化和可拆卸组件的引入让服装能够轻松适应多场景与多温度需求,进一步减少对多余服装的需求。
在文化层面,设计从伊塞克湖露天岩画馆的苔藓图案中汲取灵感,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图案应用于服装细节。用户还可根据个人喜好定制数字化纹样,实现个性化与文化传承的深度结合。
色彩方面,以大地色系和中性色调为主,营造新未来主义氛围。廓形与结构结合摇滚风格的宽大剪裁与户外实用款式,辅以模块化口袋和创新工艺,强调服装的层次感和功能性。
功能与创新
1、可持续与创新材料
系列广泛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包括太阳能光板、充气技术、防水防晒功能性面料及感温材料。这些设计不仅提升了服装功能性,还大幅减少了传统能源与资源的使用,响应可持续发展需求。
2、模块化与多功能设计
服装通过模块化和可拆卸设计,从简约马甲扩展为多功能长外套,适应不同场景和温度条件,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延长服装使用寿命。
3、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图案重新演绎,应用于服装装饰与定制,赋予每件服装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现代美感,展现传统与创新的巧妙结合。
4、趣味性与互动体验
采用感温材料随体温变化呈现独特图案,为用户提供趣味互动体验。多层设计和可拆卸组件则让用户根据需求自由调整服装形态,兼具实用性与时尚感。
本系列作品将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与可持续时尚理念相结合,通过清洁能源技术、多功能设计和数字化创新探索未来生活方式。作品不仅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也通过减少资源浪费和倡导一衣多穿的方式,回应了可持续时尚的全球议题。设计以人与自然、文化与科技的和谐共生为目标,展示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时尚愿景。
本系列作品植根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背景,旨在通过设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与当代传播。作品以吉尔吉斯斯坦的自然风光与游牧精神为灵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元素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赋予文化符号新的生命力。系列不仅延续了文化的精神传承,还契合了中国年轻一代对于个性表达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追求。
在创作过程中,设计紧密结合当下中国社会与环境的需求。随着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发展,高品质与可持续设计成为重要方向。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环保、健康,并热衷于户外活动,带动了“山系风格”的流行。系列作品通过模块化、多功能设计和一衣多穿的理念,满足消费者在多场景、多温度下的穿着需求,不仅延长了服装的生命周期,也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光板)、充气材料和其他环保工艺的应用,使作品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功能性与可持续性的双重要求。
作品在多个展览中亮相,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包括:
SUSFUTURE 2024 "From Tradition to Future – A Journey of Sustainable Fashion"国际设计邀请展
“Innovative Horizons: A Showcase of Design Excellence”暨北京师范大学与南洋艺术学院师生作品联展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家设计政策研究’中期汇报特别设计邀请展“云水共振 山海联通”
2024青苔国际设计创新成果展
此外,系列中的多功能外套与充气马甲作荣获多项国际与国内大奖,包括:
2024 EPDA欧洲产品设计奖(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户外产品类金奖)
2024缪斯国际设计奖(时尚产品类银奖)
全国青年设计师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系列作品在社会层面也取得了广泛的媒体关注,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项目的一部分,受到人民网、吉尔吉斯斯坦《新观察》、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尽管媒体报道主要聚焦于文化交流的整体成果,作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得了展示和肯定。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语言相结合,作品探索了中国设计在社会、环境和文化中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也展现了设计在引领产业升级、促进消费转型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安,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讲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成员,研究方向为可持续时尚、慢时尚、设计与积极心理学以及时尚品牌管理。作品曾获缪斯国际设计奖;欧洲产品设计奖;国际青年裘皮设计大赛及全国青年设计师大赛等多项国内外设计奖项,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设计展览及学术会议,发表核心期刊在内的中英论文十余篇,并担任期刊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SSCI,1区)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