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专业 / 建筑与环境空间设计

微风礼堂 the Breeze Hall

入围
材质或格式: 钢结构、穿孔铝板、水泥自流平、灰泥
尺寸或技术信息: 680㎡;L42m*W15m*H12m

微风礼堂the Breeze Hall

微风礼堂的前身是鲁迅纪念馆南侧的一片杂树林,被栅栏包围,沦为城市发展的碎片而被人遗忘。2023年,SHISUO是所设计对这片场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范围涵盖了景观、建筑与室内。微风礼堂被视为一个承载城市集体记忆的屋宇,其主体建筑由羽翼般的钢结构屋架与地景般的基座组成,截面仅有100*150mm的工字钢柱支撑起长度42m,跨度15m,高度12m的开放空间,用于婚礼、活动、展览与集会。它除了具有震撼、高耸、超尺度的仪式空间,也充满了人体尺度的细节与材料处理。在开放后,借助一些列公共文化活动的发生,微风礼堂跃升成为上海艺文新地标。这座饱含诗意的建筑将在不远的未来,为城市焕发更多年轻的活力,为人们创造更多幸福的契机,在时代流转中成为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拼图。

主空间 ©撒尼夫

观景平台©叶建源

神圣与日常©撒尼夫

建筑外立面©朱润资

二层平台©叶建源

微风礼堂-是所设计

作品简短介绍

微风礼堂的前身是鲁迅纪念馆南侧的一片杂树林,被栅栏包围,沦为城市发展的碎片而被人遗忘。2023年,我们对这片场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范围涵盖了景观、建筑与室内。
微风礼堂被视为一个承载城市集体记忆的屋宇,其主体建筑由羽翼般的钢结构屋架与地景般的基座组成,截面仅有100*150mm的工字钢柱支撑起长度42m,跨度15m,高度12m的开放空间,用于婚礼、活动、展览与集会。它除了具有震撼、高耸、超尺度的仪式空间,也充满了人体尺度的细节与材料处理——低垂的屋檐有意将雨水引流至水池并收集起来,尽可能少的借助人工补给;双层穿孔板依靠屋架的廓形实现了风拔的效果,屋脊处留出的间隙与水池的蒸发联动,形成了微风流动的局部气候;二层平台内,米色灰泥赋予了空间肌肤般的纹理,条窗的扶手转化为圆弧面,更容易与手掌贴合,让人得以更久的停靠;视线所及,屋架的受力逻辑被清晰的展现,让建构本身成为刻画空间的细节。
在开放后的短短半年里,微风礼堂成为了城市公共活动的发生器,承办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活动,借助这些公共活动的发生,微风礼堂在社交媒体中收获了超过3000w的阅读量。
建筑总会消失,而意义则指向不朽。在每一天的落日时刻,当太阳穿过林间的枝杈照亮微风礼堂,动人的光影浮动在它持重而恒久的三角形立面上,在那短暂的时刻之间,抚慰着启程归家的人们。神圣与日常,看似完全不同的时空,人的生活总是发生于二者之间,在这之间不断地转换中,我们得以抵达新的崇高。

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作实践,以及您的作品如何与中国的设计、社会、环境或文化相关。

微风礼堂的前身是鲁迅纪念馆南侧的一片杂树林,被栅栏划归为公园的边角,沦为城市发展的碎片而被人遗忘。这在当下的城市建设中具有代表性,上一个时代突飞猛进的城市化其实遗留了诸多类似这样的“城市边角料”,它们也需要发光发热,造福公众并创造价值。2023年,我们对这片场地进行重新梳理——有些树被移栽到建筑南侧,与鲁迅纪念馆前原有的一排树构成步道,也为新建筑提供缓冲的边界。其他树被移栽到场地两侧,形成一大片围合的空地,大型乔木与竹林则被保留。这些调整让场地具有更多的公共性,在开发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棵树被遗弃。

为了让巨大的体量表现出轻盈感,单元式的框架之间布满拉索使之成为网状体系,极大的减小了主梁尺寸。主梁由两片140*40mm的槽钢对拼中间靠缀板连接,留下10mm的阴影缝让结构的逻辑清晰可读。而梁柱交接的节点更是将轻盈推向了极致,长22米,跨度12米的主梁仅依靠10mm厚的缀板落到柱子上。这些操作并非出于炫技,而是希望在近人尺度建立感知并刻画建构的细节。在紧张的预算下实现有品质的建造,而并不牺牲细节的精度。

作为城市中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它有时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有时候租赁给商业品牌举行活动,很难预测到它未来具体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社会是动态的,这要求对于建筑的使用方式也随之变化。我们更倾向于让建筑成为一个庞大画布般的背景,以此实现建筑的包容性。将建筑剥落到本质,只需一个大屋顶、两侧支撑的结构以及必要的服务空间。内部无柱的大空间满足了多样化的使用需求,这也是微风礼堂在商业上实现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开放后的半年里,微风礼堂承办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城市空间的品质,受到了市民的追捧,最终实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从这个角度,微风礼堂成为了“城市边角料”的活化范本。

建筑与环境是否友好不仅仅反映建筑与环境的互动中,还包括它是否通过设计实现了“生态向善”。对于微风礼堂,除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环境实现节能,也有意借助低垂的屋檐将雨水引流至水池并收集起来,尽可能少的借助人工补给。双层穿孔板依靠屋架的廓形实现了风拔的效果,屋脊处留出的间隙与水池的蒸发联动,形成了微风流动的局部气候,哪怕在酷热的夏天,也有习习微风穿行其中。施工时,我们发现会有小动物到这喝水,便说服业主不在水池投放除藻剂。建成后,这里成为公园中众多小动物的水源地,它哺育着诸如鸟类、蜥蜴、流浪猫、狗这样的小动物。


是所设计SHISUO Design Office
上海

是所设计(shisuo design office)成立于2023年,创始人撒尼夫与长山相信,无论在任何时代,真实与真挚是引发共鸣的基石,其设计实践专注于材料与建造逻辑,空间意义与场所精神。他们有意打破疆界,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建筑本身,而是以建筑学作为理论原点,前往更广阔和陌生的领域,在设计的不同尺度中展开自我追问并给予回答。

返回列表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