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专业 / 建筑与环境空间设计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图书馆设计

入围
材质或格式: 钢结构
尺寸或技术信息: 建筑面积636平方米,地上一层,地下一层

DJI_0227_调整大小

(图4)_调整大小

(图10)_调整大小

(图12)图书馆屋面-天窗区域_调整大小

X24A3390_调整大小

补充资料

技术图纸

作品简短介绍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图书馆设计是深圳市南山区百校焕新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发掘校园空间的潜力,塑造校园环境的核心和公共性,形成可以传承的场所感和精神空间。
校园现有图书馆仅500平方米,蜗居在宿舍楼一层的一部分空间里。因需要增加宿舍面积,图书馆要另寻场地安置,唯一可能的地点就是宿舍楼与教学楼之间的下沉广场。基于场地条件和周边环境,新图书馆设计的方向是把下沉广场转化为图书馆核心。我们利用下沉广场的高度,植入一个从一层向地下层退台的三层书架,用这个书架来重新定义旧的下沉广场,形成场所感。书架平面采用对称的U形,奠定了整个空间的方向感和秩序。层层跌落的形式使人联想到梯田,又有山的意象。每层书架前设置与栏板扶手合为一体的通长座凳,使其不仅可观,也可坐,可停留。以容纳同学们一定的社交和围绕书籍的交流。利用书架的深度,我们在内部设计了楼梯和通道,直接连接上下层。这个交通廊道由上而下层层转换,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流线,给人带来类似传统园林设计中步移景换的有趣空间体验。
由于这个主阅览室空间高10米,从地下直达一层顶,使人有崇高的联想和精神性的空间特性。对应于垂直性的空间,我们在屋顶设计了八个圆形天窗。这些天窗提供自然采光,在空间氛围上,天窗带来的自然光传递外部世界的信息,光线的变化让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同时自上而下的光线强化了空间的垂直性和超越实用性的特征,突出了书籍和阅览的精神性。
在主阅览室西侧原来下沉广场疏散用的大台阶仍然保留,它的宽度提供了向下的导向性。紧邻大台阶西侧增加了一个贯通下沉广场南北的廊桥,这个新的通道使我们可以把南侧教学楼一层的相邻部分改造为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个廊桥也是主图书室的边界,在廊桥上可以俯视主图书室的多层书架和两层通高的空间。
主阅览室屋顶设计为室外花园,与北侧学生宿舍二楼相连,成为学生课外休息和活动场地。这个区域大致分成三个区域。在主阅览室屋顶对应的部分,八个突出地面的天窗是主要的建筑元素。其周边被环廊围绕。天窗凸出部分与座凳再次结合,成为活动场地的一部分。这个区域对面有一个与主路相连的圆形休息区和一个方形的亭子,容纳更大一些的小组活动。另一条主路通向东侧花池边的围栏,可以俯视运动场。这条路的南侧设置了三个凹空间,内有环形座凳,供学生交谈或者阅读。在这两条主路边的隔墙一部分采用了镜面不锈钢,以扩大空间感,也让学生真的通过这几片镜子“审视自我”。

请介绍一下您的创作实践,以及您的作品如何与中国的设计、社会、环境或文化相关。

本人及设计团队近年来深度参与了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转型时期的城市更新,实践了设计创造社会价值,设计参与和引领技术创新,设计塑造未来生活方式的理念。
利用珠三角丰富的制造业资源,对轻量化集成建造的方式进行研究,参与了校园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活化、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生活方式等设计和研究。2020年以来完成了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闪建学校模块、深圳罗湖外语初中东校区、洛阳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广州长洲岛慢岛社区规划等项目。其中除了技术创新和应用外,也对城市更新大背景下的低碳生活进行探索。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把顺德上世纪工业厂房改造为低碳中心的实验。
因应新的经济、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在中国特殊的土地政策前提下,我们设计、实验和开发适应复杂条件和个性化需求的轻量化住宅,为回归乡村、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人2022年参与和组织了深圳南山区百校焕新行动,对当地现有校园进行更新改造。目前已有近百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做了环境和设施更新,得到使用方良好的反馈和社会层面的积极评价。


朱亦民
广东省广州市

朱亦民 广州图岸工作室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1987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2000至2002年在荷兰贝尔拉格学院学习建筑和城市设计,获硕士学位。自2004年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2012年成立图岸工作室。 2018年出版论文集《后激进时代的建筑笔记》。主要作品有成都建川博物馆文革生活用品馆、深圳罗湖外语初中东校区、洛阳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等。曾参加深圳建筑双年展、鹿特丹建筑双年展等国内外建筑展。

返回列表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